相關熱門文章
- 生產過程的加工順序安排
- 當領導的最害怕什么?
- 什么樣的人能當領導者?
- 當領導的最害怕什么?了解這些可以讓
- 做管理,務必搞對這六個順序!
- 開會的順序,這樣安排最科學!
- 當領導,就必須成為一個復雜的人
- 當領導,敢偷懶,會耍閑!
- 第一次當領導,要練這10樣東西
- 不躬身入局,不配當領導!
相關熱門內訓課程
相關熱門公開課程
當上領導,你以為就有了權力,可以隨心所欲地指揮團隊?
錯了!
“權力越大,責任越重。”
領導可不是個輕松的活兒。很多人當了領導后,一頭霧水,稀里糊涂地做事,結果團隊散了,項目黃了。為啥?
因為他們沒有意識到,管理不是靠蠻力,而是靠節(jié)奏。順序錯了,再努力都是白費;順序對了,事半功倍!
今天,咱們就來聊聊當領導后,那些必須搞清楚的做事順序。
一、先穩(wěn)位,再改變
剛當上領導,你可能滿心歡喜,迫不及待地想大展拳腳。
但,先別急著發(fā)號施令。
就像一艘前進途中更換舵手的船,第一要務是讓船平穩(wěn)渡過因為更換而帶來的顛簸,而不是立刻改變航線,這很容易讓船迷失方向。
穩(wěn)定團隊情緒
新官上任,團隊成員心里都打鼓,不知道新領導是個啥路數(shù)。
這時候,得先了解團隊成員的需求和想法。
開個見面會,跟大家認識認識,說說你的想法和打算,聽聽他們的擔憂和期望。
讓團隊成員知道,你不是來搞破壞的,而是來帶領大家走向更好的未來。
穩(wěn)定工作節(jié)奏
接手一個新團隊,先別急著推翻一切重來。
先觀察一段時間,了解團隊的工作流程和節(jié)奏。
如果貿然改變,可能會讓團隊成員無所適從,工作效率下降。
穩(wěn)定工作節(jié)奏,讓團隊成員在熟悉的環(huán)境中逐漸適應你的領導風格。
在穩(wěn)定的基礎上,領導再進行指揮。
二、先立威,再交心
“威”字怎么寫?頭上一個“戈”。領導要有威嚴,就得會用“戈”。
上任后,你得立威,讓團隊成員知道你的底線和原則。
別以為立威就是擺架子、耍權威,立威是為了建立團隊的規(guī)矩和秩序。
在團隊中,領導要有明確的原則和底線,對于違反規(guī)定的行為要及時糾正。
通過這種方式,讓團隊成員知道哪些行為是被允許的,哪些是不被允許的。
立威不是要讓團隊成員害怕自己,而是要讓他們尊重自己。
明確規(guī)矩
新領導上任,第一件事就是明確規(guī)矩。團隊的紀律、工作流程、獎懲制度,這些都要清清楚楚地告訴大家。
嚴肅處理
規(guī)矩立了,就得執(zhí)行。別怕得罪人,該獎的獎,該罰的罰。只有這樣,團隊成員才會真正敬畏規(guī)矩,敬畏你這個領導。
立威之后,再交心。
這時候,團隊成員已經認可了你的權威,你再和他們交心,效果會更好。
經常和團隊成員溝通,了解他們的想法和需求,關心他們的生活和工作。
這樣,團隊成員才會真正信任你,愿意跟隨一起努力工作。
三、先選對,再培養(yǎng)
領導不是萬能的,不可能把所有事情都包攬下來。
要想干好工作,就得靠優(yōu)秀的團隊。
選拔人才,是領導的重要職責。
有些領導在組建團隊時,沒有經過嚴格的選拔,招了幾個人就開始工作。
然后,在工作過程中,發(fā)現(xiàn)團隊成員能力不足,但培養(yǎng)員工花費的時間和精力已經無法挽回。
這種做法不僅效率低下,還可能會影響團隊的整體績效。
所以,團隊建設,一定要先選對人,再培養(yǎng)人。
選對人
選拔人才,不能只看簡歷,不能只憑印象。要綜合考慮能力、潛力、性格、價值觀等因素。
找那些和團隊文化契合、有潛力的人。
別怕麻煩,多面試幾輪,多考察幾個候選人。
培養(yǎng)人
選拔出合適的人才后,再進行培養(yǎng)。培養(yǎng)要根據(jù)成員們的特點和需求,制定個性化的培養(yǎng)計劃。
可以通過培訓、指導、實踐等方式,幫助成員們提升能力。
比如,對于新入職的員工,可以安排經驗豐富的老員工進行一對一的指導,讓他們盡快熟悉工作流程和業(yè)務知識。
對于有潛力的員工,可以提供更多的發(fā)展機會,包括內部培訓、外部進修、項目實踐等,讓他們在實踐中鍛煉自己。
四、先求同,再存異
在團隊中,成員們來自不同的背景,有著不同的想法和觀點。
員工和領導也有著不同,員工想摸魚躺平,領導想賺錢成功。
這時候,領導要做的,不是消除差異,而是找到大家的共同點,凝聚團隊力量。有了共同的目標和價值觀,團隊才能朝著一個方向前進。
求同
新領導上任,先要和團隊成員一起明確團隊的目標和價值觀。這是團隊的“魂”,有了它,團隊才能凝聚起來。
通過團隊建設活動、目標設定會議等方式,讓大家明白什么是團隊的共同利益,什么是團隊的核心價值觀。
存異
求同之后,再存異。
團隊成員的差異,其實是團隊的財富。
管理大師杰克・韋爾奇說:“領導者應當對每一位成員予以區(qū)別對待,切不可試圖同化所有員工,使其完全契合自身的主觀要求。相反,領導者需要通過精心設計的培養(yǎng)方案與系統(tǒng)全面的培訓體系,深度挖掘每一位成員的潛在特長,使其能夠在團隊中充分施展才華,逐步成長為團隊發(fā)展進程中不可或缺的中堅力量。”
不同的觀點、不同的技能、不同的背景,碰撞在一起,可以讓團隊更全面、更有活力、更有創(chuàng)造力。
領導要學會包容差異,鼓勵團隊成員發(fā)表不同意見,讓團隊在多元化的環(huán)境中蓬勃發(fā)展。
五、先心情,再事情
團隊磨合過程中,肯定會出現(xiàn)大大小小的問題,甚至爆發(fā)沖突。
負面情緒如焦慮、憤怒或失望會嚴重影響人的判斷力和工作效率。
研究表明,處于強烈情緒波動中的人更傾向于做出沖動決定,并且這些決定往往不夠理智,長遠來看可能帶來更大的問題。
在解決問題之前,先處理好情緒,不僅能夠幫助團隊成員更好地集中精力解決實際問題,還能增強團隊的凝聚力和信任感。
管理者這時候可以通過傾聽而不打斷、共情回應、確認感受等方法,與員工建立安全的情感溝通環(huán)境。
再通過識別情緒、表達與接納、引導積極思考、共同制定行動計劃等方式引導進行情緒處理。
六、先激勵,再考核
領導不是監(jiān)工,不是只盯著員工的失誤。要想讓團隊成員積極工作,就得先激勵他們。
很多領導一上來就定KPI、抓考核,結果員工消極應付,只做考核內的事;團隊內卷,互相拆臺;創(chuàng)新完全消失,沒人愿意冒險。
人不是機器,光靠壓力驅動,遲早崩盤!
這樣做不僅能激發(fā)他們的工作熱情,還能讓他們更加專注于手頭的工作。
激勵
激勵是領導的重要工具。物質激勵和精神激勵要雙管齊下。
物質激勵可以是獎金、晉升機會、福利待遇等;精神激勵可以是公開表揚、頒發(fā)榮譽證書、給予更多的自主權等。
根據(jù)團隊成員的特點和需求,制定個性化的激勵方案。
考核
激勵之后,再考核。
很多人以為考核就是打分、評級、扣工資,其實大錯特錯。
考核的本質,是確認方向是否一致,目標是否達成,過程是否健康。
如果前期激勵到位了,員工已經建立起主人翁意識,那么考核就不會變成“找茬大會”,而是“復盤與提升”。
考核要公正透明,能服眾;考核要反饋及時,能修正方向;考核要與激勵掛鉤,形成正向循環(huán)。
做得好,該升職升職,該加薪加薪;做得不好,也要給出改進路徑,而不是直接淘汰。這才是真正的“以人為本”。
寫在最后
當領導后,做事順序很重要。
先穩(wěn)住局面,再發(fā)號施令;先立威,再談感情;先選對人,再培養(yǎng)人;先統(tǒng)一目標,再聽取意見;先管理情緒,再解決問題;先激勵,再考核。每一步,都有著它的不可替代性,環(huán)環(huán)相扣。
管理的藝術,不在于你多努力,而在于你是否踩準節(jié)奏。
上一篇 : 如何一點一滴培養(yǎng)你的“老大氣質”
下一篇 : 沒有了!